
加工精度達到 1微米的機械加工方法。精密機械加工是在嚴格控制的環境條件下,使用精密機床和精密量具和量儀來實現的。加工精度達到和超過 0.1微米稱超精密機械加工。
精密機械加工的工藝效果是:
①零件的幾何形狀和相互位置精度達到微米或角秒級;
②零件的界限或特征尺寸公差在微米以下;
③零件表面微觀不平度(表面不平度平均高度差)小于0.1 微米;
④互配件能滿足配合力的要求;
⑤部分零件還能滿足準確的力學或其他物理特性要求。








生產過程是指從原材料(或半成品)制成產品的全部過程。對機器生產而言包括原材料的運輸和保存,生產的準備,毛坯的制造,零件的加工和熱處理,產品的裝配、及調試,油漆和包裝等內容。生產過程的內容十分廣泛,現代企業用系統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組織生產和指導生產,將生產過程看成是一個具有輸入和輸出的生產系統。能使企業的管理科學化,使企業更具應變力和競爭力
在生產過程中,直接改變原材料(或毛坯)形狀、尺寸和性能,使之變為成品的過程,稱為工藝過程。它是生產過程的主要部分。例如毛坯的鑄造、鍛造和焊接;改變材料性能的熱處理[1];零件的機械加工等,都屬于工藝過程。工藝過程又是由一個或若干個順序排列的工序組成的。[1]
工序是工藝過程的基本組成單位。所謂工序是指在一個工作地點,對一個或一組工件所連續完成的那部分工藝過程。構成一個工序的主要特點是不改變加工對象、設備和操作者,而且工序的內容是連續完成的。


工藝基準 零件在加工和裝配過程中所使用的基準,稱為工藝基準。工藝基準按用途不同又分為裝配基準、測量基準及定位基準。
(1)裝配基準 裝配時用以確定零件在部件或產品中的位置的基準,稱為裝配基準。
(2)測量基準 用以檢驗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的基準,稱為測量基準。如圖32-2中的零件,內孔軸線是檢驗外圓徑向跳動的測量基準;表面A是檢驗長度L尺寸l和的測量基準。
(3)定位基準 加工時工件定位所用的基準,稱為定位基準。作為定位基準的表面(或線、點),在一道工序中只能選擇未加工的毛坯表面,這種定位表面稱粗基準.在以后的各個工序中就可采用已加工表面作為定位基準,這種定位表面稱精基準。

